关于音乐的一些回忆
乐器价格
要说回忆,我第一想说的是乐器价格。
之前写《孤独摇滚!》的那一篇的时候,我觉得电吉他要是现代的还不如以前的,那这玩意基本也快告别舞台了。写完之后我反思了一下,觉得话不能说得太绝对,就去网上看了看网友对于采购电吉他的一些建议,以及不同段位电吉他的差别等等。
没想到啊没想到,电吉他的市场形势比我想象的还要严峻。
我想到的部分:因为玩家(用户)数量有限,电吉他的工业化生产动力没有那么足,所以很难通过改进生产方式,在保持音质的情况下把价格降下来。用身边统计学来看的话,我认识不少会弹吉他的,但是没有一个是买了电吉他的。木吉他又便宜,普通档次的音效也算过得去,平时自娱自乐完全够了,也没有谁去研究插电那一套。
同时,因为音色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,开创新音色的动力不足,电吉他生产商就不容易用新的产品线来取代旧的。
再加上现在电子合成音效已经很厉害了,一些需要改变乐器结构才能达到的效果,可能还不如直接使用合成方法来得方便。
我没想到的:电吉他已经几十年没有什么大的进步了,甚至因为成本+销量等原因,现在一些新的琴的涂层、木质等,还不如以前的那些。
也是因为成本+销量的原因,现在5000块买到的电吉他,完全达不到“顶级”的程度,甚至因为需要搭配放大器之类的东西,而使得买家的实际支出远远高于5000——总不能买来一直只能自己听吧?有了音箱,总不能一直只是默认声线吧?有道是三千预算进卡吧,出门变成两万八……总之买完吉他到能进行演奏,除了大量的练习外,可能还要砸好几千块进去。
为什么我提到5000呢?因为这是我记忆中我第一支雅马哈降B调小号的价格(时间太久了,不是非常确定),还不包括一个500块的巴哈3C号嘴。就那一个号嘴,当时就能买一支我之前用的泰山。这还是2005年左右的水平,现在好像还涨价了不少。
玩乐器就是在烧钱,网友总结得好啊。
小号作为铜管乐器,我曾经是很有相对于木质乐器的心理优势的,毕竟黄铜、磷铜的东西,基本不会磨损,而且小号体积很小,不仅方便携带而且操作简单,再者发声的装置……长在人身上。
不像吉他、钢琴、小提琴之类的木质材料做的乐器,小号不会受到潮湿或者干燥的影响,唯一的问题是活塞氧化以及一段时间不用可能会被粘住。 小号也有各种不同的调性,号嘴不同的大小适用于不同的嘴唇和演奏音域,在专业的交响乐团里面,具体演奏的时候肯定是有一定的选择的。我一开始就没打算把这个当成饭碗,所以也没有专门找老师问相关的事情,他推荐了3C,我用起来也还不错,就继续用着了。
2005年啊,那会就要5000,在工作之后我想到这价位都是一阵蛋疼。雅马哈好像在08年还是11年改用了无铅焊接工艺,反正跌价是不会跌的(
我非常爱惜我的设备。
我每次练习完小号,都会用力吹一下号嘴,把里面凝结的水吹出来,然后打开两个水阀,把号身里面凝结的水也吹出来。最后我会用绒布把号身擦干净,然后放进箱子里。即使清漆的号身本身不会生锈,那支泰山被我高频率的从小学三年级左右用到小学五年级左右,也没有产生任何明显的划痕和掉漆。
后来换了那支超级昂贵的雅马哈。一开始我还舍不得用,后来还是拿来作为主力号了——泰山的一个活塞钮上贴的塑料片掉了,粘回去之后手感怎么也不太对劲。十倍的价格收获的是翻了好几倍的音质和通畅感,出气发声都感觉轻松了,然后活塞的手感也轻巧了很多,就像是用了好几年1995年的弹簧键盘,突然上手了2015年的樱桃黑轴,乍一看键程、回弹力那些可能差不多,但是那种手感上的进步真的是一摸就知道。而且雅马哈的活塞钮比泰山的活塞钮,目测薄了2/3以上,也就是前者的厚度看起来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,所以按起来的轻巧感也是可以想象的。我认为这也和键盘键帽工艺的改进带来的手感提升有相似之处。
但是雅马哈的镀银工艺让保养难度上升了许多。我不管怎么擦,一段时间不用,就会有些区域氧化(准确的说应该是硫化)发黑,平时没有摸到的地方也会慢慢的硫化发黄,如果擦干净,其实就是把硫化银镀层和部分银镀层直接擦掉了,镀层就会越来越薄。这一度让我感到非常蛋疼,去淘了什么擦银布之类的玩意,以至于现在有些镀层应该是已经被我完全擦掉了,底下似乎镀镍的一层已经暴露出来了。
找一个好老师
可能无论学什么乐器,找到一个好老师来带都能使你少走很多弯路。
我的第一个小号老师只教过我两节课。后来我在路旁排练的一个交响乐团大厅里遇到一个在带学生的老师,听他介绍之后感觉他水平很不错,后来我去实际学了一下之后,就再也没去之前那个老师那里上过课了。
这第二个老师,一方面非常自信,我听他说之前那个老师教得不对,就不服气(当时我还是非常注重尊师重教的思想的,不知道什么叫 open-minded),但是他也没有在意,而是实事求是的用自己的演奏来展现了水平;另一方面,他的水平确实明显比第一个老师高,拿一个看起来明显有点破烂(其实就是表面的清漆磨掉了)的小号,无论是音节的弹性还是上高音的轻松成都都远超第一个老师,而且他还表演了一手我后来一直没学会过的技能,号嘴都不用,只是把嘴唇抿起来吹奏了一段音乐。具体是《义勇军进行曲》还是别的,我记不得了,但是当时那一手真的是把我震惊了,嘴唇的灵活程度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。最后还有一方面,他收费更加便宜(……),还帮我把原来的小号换成了一支活塞调得更好,吹起来更轻松的同款。
毕竟这个是个人博客,相当于在网上公开的东西,我尽量还是想保证一下不要直接出现各位角色的个人信息。
总之,后来我很喜欢和这个老师聊天。他带的学生有些讨嫌的,但是他自己性格很好。我觉得我应该也算是他比较喜欢的一个学生了,理解概念比较快,实际上手也比较快,回家也在坚持练习。而且我应该是他的学生里最爱惜小号的一个。他经常拿着他那支铜绿色(漆基本掉光了……)的小号,一边看我擦号一边感叹我太爱惜东西了。比我晚买小号的,有的很快碰掉漆了,有的没用到一年就摔变形了,我记得有一个变形得特别搞笑,号口方向没变(可能是摔歪了之后被扭正了)但是顺着出口方向产生了一个像很粗的膛线一样的螺旋的褶皱,被老师笑称为“旋风号”。
我很喜欢这个老师,小学的时候还专门在作文里面写过他。
排练
因为这个老师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鼓号队的(可能除了我都是),所以能操作的设备就比较有限,主要是小号、军鼓、鼓、镲那些。在这种情况下,小乐团能够演奏的乐曲也就比较受限了,主要选择的是铜管为主、节奏感强的那些,比如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《运动员进行曲》等等。可能还有其他的,但是都不如这两个个给我的印象深刻。现在想起当时排练的画面,真的就跟唱国歌和做广播体操的时候播放的音乐一模一样。
单独练习
为了在家单独练习,我去买了一个橙色的节拍器。后来我用节拍器和石英表对时间,60拍 的速度,一分钟能相差一秒左右。。。总之比没有好。这个节拍器主要就是一个带发条的摆,通过调节摆的上半部分的一个滑块可以调节摆的频率,所以就把滑块位置对应的频率写在了底下的刻度上。这个节拍器还可以调模式,比如2/4拍,3/4拍,几拍响一次。
为了演奏五线谱,上面的元素肯定是要能看懂的。所以要说我一点乐理知识都没学过那肯定不对,但是有很多像是琶音、调性、特定走向表达的感情那些,我就感觉比较模糊,只能说有大概的感觉,具体解释不清楚。尤其是调的概念,对我来说,管他谱子开头写的是 G 还是 C,照着来就完事了,如果因为调的原因,特定的音需要升或者是降,那也会标在最左边,不需要通过调来算。如果是自己把已有的乐曲拿来升降调,那倒是有特定的方法,不过可能我吹的乐曲大体上都不太难,集中精力的话边吹边凭感觉现改调都来得及。。。
咳咳,说点别的。
搬家之前,在家练习的时候楼下的邻居说过希望在他没休息的时候搞。搬家之后,在家练习的时候楼上的邻居说过希望在他没休息的时候搞。
没办法,这玩意就是声音比较大。
文档信息
- 本文作者:Yuhua Situ
- 本文链接:https://vysitu.github.io/2023/03/07/music-1/
- 版权声明:自由转载-非商用-非衍生-保持署名(创意共享3.0许可证)